关注官方微信
成都市四十九中一名学生坠楼身亡,引发舆论关注。5月13日,国内权威媒体央视频道通过专题报道,并对近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成都坠亡中学生其生前监控进行了首次曝光,在铁证般的监控画面中,可以看到坠楼的男学生小林在坠楼前的活动轨迹及自残行为,可以确定小林的坠楼是他自己的个人自杀行为,而网上那些谣言、阴谋论等都随之不弹自破。
(视频来源:川观新闻)
当警方调取小林生前使用手机时,却在QQ聊天记录中看见“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字样。在悲剧前几天的QQ聊天记录中,也能看出其“自我否定、多虑”的倾向。一些同学表示,小林的性格“偏于内向”。平时与小林经常接触的同学也透露:“他曾用到划自己手臂,用刀割腕,还经常说自己不想活了。”
此外,警方在遗体北侧绿化带内发现有一副眼镜,在遗体右臂处有一把美工刀。后来,在小林学校的随身物品中,警方发现了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有“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等内容。经鉴定,笔迹与小林作业本上笔迹一致。
由此可见,小林的自杀行为并不是偶然的,从他平时的种种自残行为和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得出来,小林的心底早就有自杀的倾向存在,只是这一切都没有被学校老师和小林的家人发觉,等小林出事了,小林的这些行为才得以被他的同学透露出来,但这一切为时已晚。
触目惊心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轻生问题的热议:
有人感叹:“哎!又有学生娃娃跳楼了,好可惜哦。”
有人不解:“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这些娃娃咋会想不开呢。”
有人惋惜:“这下家长该后悔了,怎么也不知道早点带娃娃去看下心理医生呢。”
有人批判:“看吧,老师家长些都只关心分数,看么,又出事了噻”。
可是这些悲剧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痛苦?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
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类似自杀、自残现象时有发生。49中的这起悲剧,正是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严峻态势的缩影。
根据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的调查结果,目前中国有24.6%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其中7.4%是重度抑郁;18-24岁组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比24岁以上各年龄组更严重。高中生年纪尚轻,心理成长尚未完成,可以想象其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抑郁症存在较为严重的病耻感。高中生面对沉重的课业压力及竞争性人际关系,病耻感更加严重,其心理健康问题极为隐蔽,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痛苦,最终导致有的孩子走上了绝路。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来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及家庭教育失当的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心理相对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邻里关系不好。
二、学习因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一是恐惧,二是厌学。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生的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升学和前途,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而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三、社交因素: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和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感情的交流。社交方面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几位的有:被人误会、受人议论、当众丢面子与好友发生纠纷等。
四、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一些青少年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青少年青少年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其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五、学校因素: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由于学校师资缺乏,一些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被混同于一般的品行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加之社会心理咨询的不健全,社会支持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道该向哪里倾诉。
家长是距离孩子最近的,也是最早能够发现孩子异常的,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变大,家长们陪孩子的时间被压缩,而在“鸡娃”、“内卷”的浪潮下,父母们的焦虑很容易就会折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当和父母说起自己最近的压力有点大时,很多家长会用“小孩子读书就好了,哪来的压力”搪塞过去,觉得孩子只是矫情,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把孩子推向更大的深渊,慢慢的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沉默,什么话都压在心里。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跟家长倾诉,导致很多情绪积压在心里,家长们要主动走进孩子心里,多陪伴,多沟通,多倾听。
在日常相处中,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院进行专业的干预治疗积极寻求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对家人、同学和朋友保持沉默,变得孤僻;
2、突然的暴躁或者愤怒以及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3、经常否定自己、易怒;
4、出现自伤行为,甚至自杀倾向时;
5、出现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等异常行为;
6、出现精神恍惚、没有现实依据的恐惧感、负罪感、麻木、胃口不好或者暴饮暴食、夜间睡眠差等状况;
7、不能够胜任日常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的情况。
对学校来说,需要为学生配备必需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有关的宣讲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并且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注意培养老师、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重视。
同时,学校开展心理体检和抑郁症筛查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在学生或者周围的同学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识别,向他们伸出援手。
最后,对学生个人而言,睡个好觉,保持健康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都可以有效的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
当感觉到情绪低落时,不妨找家人或者好友倾诉一下,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还有很多,眼前暂时的苦恼不算什么,在课余时间找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增强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当发现自己确实有抑郁倾向时也不要害怕,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听从医嘱,尽早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咨询热线(8:00AM-23:00PM)
400-0883-120
版权所有:南京神康心理医院 声明:站内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苏ICP备15000741号-27
微信扫一扫,即刻预约专家号